细说传统手工纸麻纸开化纸
传统手工纸 究竟什么是手工纸,什么是传统手工纸? 一般而言,我们会把纸张按照手工制造还是机器制造分为手工纸和机器纸两大类。在传统概念当中,手工纸跟机器纸是泾渭分明的两套体系。 机器纸就是以木材原料为主(也包括竹和草)的植物纤维经机械磨浆或化学蒸煮,洗选漂后再经机械打浆,上造纸机成型干燥制成的纸张。以化学处理和机械生产为主要特征,产量大效率高。 而手工纸在理想中应该是指传统中采用麻、韧皮、竹、草等植物纤维原料,通过堆沤发酵、石灰草木灰蒸煮、日光漂白、碓打舂碾等传统方法打浆,施用植物纸药或不用纸药,再经捞漉抄等方式成型,日晒或上墙焙干成纸。以传统的手工劳作为主要特征,产量低但逼格高,随便一个拿出来都能成非遗。 然而当理想照进现实,手工纸的概念早已不知不觉发生变迁,能够符合这套工序的算得上最原生态的标准化的传统手工纸了,但目前愿意这么做纸的纸坊估计已经没有多少家。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机器造纸中现代化的工艺和设备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手工造纸当中。这就导致了我们理想当中的传统手工造纸的概念开始产生变化,从工艺层面不断地向机器纸靠拢。 当然这并不是主张反对新技术,造纸术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不断发展革新和进步的,现在也更应如此,没有谁能够要求技术永远停守原地。只是从概念层面来看,传统手工纸,或者说手工纸的边界可能因此越来越模糊了。这种技术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艺上的微小改动 这类改动一般对纸质没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或者是有正面的影响。譬如用纯碱取代传统的土碱;在宣纸生产中引入机械化的洗浆和净化设备;用聚丙烯酰胺取代植物纸药;或是往纸浆中添加碳酸钙以改善吸墨性能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认为比较靠谱的技术革新。 2、技术手段的改变 这类改变主要是将机器造纸中的某些技术手段引入手工纸,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工艺的改变也会对纸质产生某些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鱼和熊掌的抉择,效率和质感我们只能得其一。如烧碱替代石灰草木灰,蒸煮效率大大提高,但纸质却大有不同;还有用荷兰式打浆机替代碓打舂碾;用化学漂白替代日光漂白等等。工艺的革新势不可挡,但也会因为对纸质的影响而常常伴随争议。 然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对纸质的要求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使用习惯的驯化而产生变迁,正如近年来恢复的古法宣纸,很多人都表示用不习惯。 3、原料来源的改变 这个主要是指工业化生产的木浆和龙须草取代传统的纤维原料制作的书画纸,冒着宣纸之名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新材料的引入应当提倡,但一味追求低成本也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伤害。以假乱真的所谓“宣纸”在四处上演着“劣币逐良币”的无奈。这类低廉的原料做成的纸张用于书画练习是非常好的,有非常大的存在合理性。但它在纸质及耐久性上跟传统手工纸的差距也非常明显,在那些对纸张质量有较高要求的领域并不适合使用。 书画纸常见命名套路 4、抄纸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手工荡帘抄纸一直被视为手工纸的标志,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是手工抄制成纸,不论是啥浆料,不论是怎么来的,起码都可以称做手工纸。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手工荡帘抄纸也开始有半机械化的喷浆设备替代,那这些带着帘纹的喷浆纸究竟还能算是手工纸了么?这的确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你能看出上下两张图的区别么? 所以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究竟怎样才算是传统手工纸? 是固步自封还是坦然接受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新技术的改变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应该被排除在传统之外? 传统手工纸跟手工纸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到底还有有没有必要坚持那些所谓的传统方法? 我想对于这些个问题,本文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然而答案也许就在每一个使用者的心中吧。 传统手工纸的种类 我们的传统手工纸。跟现代造纸一样,传统手工纸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内容包罗甚广。要把这里面的内容说清楚,有一些基本的框架需要提前搭好,比如传统手工纸的主要种类。要不然直接从纸张名称入手,能把人给绕晕了,天晓得“神马纸”是神马纸…… 关于手工纸的分类纸君(暂且这么自称吧)曾在书法江湖论坛发过一篇帖子《浅谈我国传统手工纸的分类》,后来富阳元书纸开公号时想用此文,我添了些内容,便在那边发了。这次自己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t/12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夏季最养生的十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