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食添加的这条路上总有一个接一个的坑在等着新手妈妈个人口味、家庭习惯都可能和正确的喂养方式有些偏差今天麦麦给妈妈们总结了8个坑了娃的辅食误区快看看你中招了没~

NO.1误区:鲜榨果汁更有营养

爱吃水果的妈妈不少,又好吃又营养的东西,当然想分享给宝宝。可是宝宝太小还吃不好水果,于是各种榨汁机、破壁机就派上了用场,还有的妈妈把果汁当水给宝宝喝,觉得这样既补充了水分又有营养。

其实,过早让宝宝喝果汁没有好处哦!

◆养成偏甜口味,不爱白水

果汁好喝是没错,可是过早让宝宝接触了酸酸甜甜的味道,宝宝就很难再接受寡淡的白开水了。以后添加辅食时,宝宝也会因为辅食味道淡而没有食欲,而且长大后也会偏爱甜食,到时想阻止TA吃糖可就难了!

◆糖分太高留下隐患

水果的营养不止在于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还有果皮和果肉中的膳食纤维。而榨汁的过程,保留了水分糖分,却损失了膳食纤维。如果宝宝长期或大量喝果汁,会容易因为糖分摄入过多而肥胖,埋下成人后的疾病隐患。

◆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果汁中大量的糖分容易引起饱腹感,让宝宝降低食欲。时间久了就可能导致宝宝只爱喝果汁,不爱吃饭,引起营养不良。

◆影响口腔发育

宝宝的啃、咬、咀嚼功能都是需要锻炼的,尤其是咀嚼功能,是一项不锻炼就会慢慢退化的功能。喝果汁,对于宝宝的口腔发育没有任何好处。

◆伤害乳牙

长期喝果汁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

建议:

◆1岁内的宝宝不要喝果汁

◆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喝果汁的量要控制在ml~ml

◆水果还是要尽量让宝宝“吃”,而不是“喝”!

NO.2误区:用肉汤、骨汤来煮粥煮面好吃又营养

不少家长,喜欢用鱼汤、鸡汤、骨头汤等等汤给宝宝做粥或面,觉得不仅好吃更有营养,但是,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等同额外加了盐

肉类食材本身就含有一定钠盐,在加热炖煮过程中会溶出一部分到汤里面,再加上一些可以溶出的氨基酸,虽然让汤的味道尝起来很香,但同时增加了宝宝的摄盐量。大量研究证实,婴儿期的摄盐量,不仅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口味,更和成年后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附:美国食品营养顾问委员会(SACN)建议儿童每天钠的摄入:年龄最大盐(钠)摄入量0-6个月1g(0.4g钠)6-12个月1g(0.4g钠)1-3岁2g(0.8g钠)4-6岁3g(1.2g钠)7-10岁5g(2g钠)11岁以上6g(2.4g钠)

◆营养不在汤里

不管是什么肉汤,主要的营养还是在肉里,并不在汤里!这些略显油腻的汤,会让宝宝的味蕾变得不敏感。对于小宝宝来说,白水煮的粥和面,虽然寡淡,却是培养宝宝健康口味和饮食习惯的最好食物。

◆汤里也有高嘌呤

如果你不知道嘌呤是什么,那么麦麦告诉你:嘌呤是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如果嘌呤没有被我们的身体进一步代谢从肾脏中排出去,会形成尿酸,尿酸过多就会引起痛风甚至关节肿大。

除了海鲜里嘌呤较高,长时间煲的汤里也会有高嘌呤,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建议: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喝一点鸡汤,主要是为了让宝宝品尝一种新的味道,而不是为了补充营养。

◆给宝宝喝汤的同时,也要给宝宝吃汤里的肉。

◆汤里一定不能加盐,并撇去多余的油脂。

NO.3误区:小宝宝辅食不能放油

非常多的家长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不放油,吃的也是瘦肉,认为辅食油腻会对宝宝没有好处。事实上小宝宝的身体发育以及大脑和神经的发育都需要脂肪酸的参与,适量的油对宝宝是非常有益的。例如,胡萝卜必须过油才能释放出胡萝卜素,西红柿也要在加热的情况下才能释放出茄红素。

如果摄入的油脂不足,宝宝往往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肤问题(比如湿疹)愈合缓慢、大便偏干、头发和肤色不佳等状况。

建议:

◆食用油是宝宝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制作胡萝卜辅食的时候,先要将胡萝卜下油炒,再弄烂弄碎给宝宝吃。

◆宝宝吃的油应该经常换,推荐以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都是非常适合宝宝的食用油。

◆1岁内宝宝每天需要额外添加约5~10g油脂,除了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还能提供能量,是保证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NO.4误区:辅食越烂越好,好消化!

总有家长认为,宝宝的辅食越碎越软越烂越好。但宝宝的辅食究竟是什么性状,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和出牙状况来制定。

4-6个月刚添加辅食时,宝宝的确应该吃糊状的食物,但随着宝宝长大,出牙,需要锻炼咀嚼能力。如果食物还是细软烂,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还会影响吐字和发音。

注意!!!咀嚼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的训练。如果7个月到1岁这段时间,宝宝的咀嚼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1岁以后宝宝看到块状食物还是只会吞不会嚼。一些2、3岁的宝宝仍然不会嚼东西,其实都是婴儿期没有及时锻炼咀嚼能力造成的。

建议:

◆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辅食的性状应该从糊状逐渐过渡到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碎菜、肉末。

◆10个月左右可以给宝宝一些胡萝卜条和菜条磨牙,还能促进宝宝口腔发育。

NO.5误区:添加辅食后,就要辅食为主,奶为辅

虽然麦麦强调过很多次,有条件的妈妈应该母乳喂养到2岁。但是仍然有大批的人认为6个月后母乳就没营养了,或者加了辅食后就可以减少吃奶的量了。

但实际上,在1岁以前,奶是宝宝最主要的营养来源。3岁前的宝宝,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过奶来获取的。

建议:

◆辅食顾名思义,是辅助的。1岁以前宝宝仍然应该以奶为主,6~12个月的宝宝每天要保证ml的奶量!

◆1岁到3岁的宝宝也要每天ml的奶量。

NO.6误区:豆浆营养丰富,小宝宝喝最好了

真相:一岁内的宝宝不能喝豆浆!!!

?豆浆中含有皂素、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豆浆可能会引起宝宝腹胀不适。

建议:

1岁内宝宝不要喝豆浆,1岁以上的宝宝也尽量少喝,而且豆浆不宜与鸡蛋同吃,会产生不易被宝宝吸收的物质。

NO.7误区:辅食定时定量

在最初添加辅食时,很多家长都给宝宝定时定量。比如,在两顿奶之间加米粉,固定20或30克。其实我们一直在强调按需喂养,不管是吃奶还是吃辅食,重点是宝宝吃好。

尤其是4-6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是为了让宝宝适应多样化的食物,锻炼吞咽和咀嚼能力,促进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定时定量并不可取。

“定时定量”的危害

1、会让宝宝“不知饱、不知饿”,总在宝宝没有饥饿感的时候喂TA,会使宝宝对吃饭这件事失去兴趣,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2、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全,消化和吸收都需要时间!定时定量的喂法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

建议:

◆最初的辅食添加次数最好是每天两次。

◆辅食最好在两次吃奶之前喂食,而不是两次喂奶之间。

◆最好在大人吃饭时,一同喂宝宝吃辅食,给宝宝营造吃饭的氛围。

?

赞赏

长按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tp/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