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你还记得自己的18岁是什么样的吗?我想大多数人的18岁都应该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每天埋头苦读就为了即将到来的高考,那时觉得这生活太辛苦了。可是最近看了《西线无战事》,看了那些才18岁就要上战场的高中生,才知道自己原来有多幸福?我们才刚开始热爱生活,却不得不对一切开炮。这是《西线无战事》封面里的一句话,这本书的作者叫埃利希·玛利亚·雷马克,他出生一个德国家庭,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第一人称保罗的视角,直观地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主人公保罗是德国的一名高中生,他和同学在好战派老师的鼓动下自愿参军,在西线经历了战争的恐怖之后,最终所有的同学都牺牲在了战场。一、他们本该开始热爱生活,却要经历战争的残酷18岁的保罗本和同学在上体育课,但老师却鼓动他们去志愿参军为国效力。可后来当他们到了前线才知道,原来老师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报名参军。他们在战场上见到的第一个死人就是他的同学贝姆。贝姆的去世直接粉碎了保罗心中的信念,让他对老师充满了失望。他觉得老师本该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即使他们曾经捉弄和嘲笑过他,可骨子里仍然认为老师是权威,可没想到老师却引导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当他们中一位叫克默里的同学受伤被截了一条腿时,保罗让医生赶快去看看,可医生抱怨说他今天已经截了5条腿,手术一台接一台,已经挂了16个,克默里是第17个,今天应该会挂20个。听到这些数字,他不想骂人,因为太绝望了,他只想一头栽倒再也起不来。之后的战争越来越残酷,战火越来越猛烈,所有的东西都被炮弹炸毁。保罗没有地方去躲避,他们只能躲在棺材里,对炮火的恐惧早已超过了尸体,因为是这些死人又救了他们一命。战争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疯狂,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去拼杀。他说即使敌军里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们也会毫不迟疑地将手榴弹扔向他的胸膛。因为如果他不歼灭这些敌军,他们肯定会歼灭自己。他们本应该热爱生活,但却为了让活下去,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比敌军更凶残,不得不对一切去开枪。他们像是被遗弃了的孩子,开始变得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手里的手榴弹。二、残酷战争中人性的善良才上战场一年他们已经成了老兵,比起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新兵,他们更有经验。老兵牺牲一个,新兵就要牺牲十个。看着新兵牺牲得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教这些新兵在炮弹扔来时怎么保护自己。虽然战场是无情的,但他们终究是善良的,所以愿意对这些新兵伸出援手,让他们可以活下去。前线的伙食很紧张也很差,水煮甘蓝、脏的胡萝卜、发霉的马铃薯、米汤里没有几粒米。那些被他们俘虏的战俘就更没有吃的,只能在坑脏的泔水里翻找吃的。保罗观察这些俘虏的脸,其实他们都是老实的农民,他看着他们乞讨的样子很心酸,所以偷偷把自己的纸烟掰成两截,分给这些俄国人。他们本应该可以成为朋友,但却因为一道命令,让彼此站在对立面从而变成了敌人。可虽然是敌人,但保罗却仍从心底里可怜这些人,他想去帮助他们。这大概就是人性中的善良,战争确实很残酷,但这些孩子们心中仍然向往着美好,希望所有人能够放下对彼此的敌意,可以幸福低活下去。三、战火无情,人有情保罗在战场上受了伤,他和其他医院去。他在车厢里看到铺的雪白的亚麻床单,他想着自己身上的衣服都已经穿了六周,他怕自己睡在上面把这么干净的床单给弄脏了。一位红十字会的护士鼓励他说:您都可以躺在前线的战壕里了,我们当然也能洗一条床单。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位护士说的话,因为只有她才真的在尊敬那些为他们拼命的战士们。也没有人会真正在乎这些孩子们的性命,他们只能抱团取暖。战场虽然残酷,但他们都在彼此帮助,希望对方可以活下来。但保罗身边的同学、朋友,最后就连他最敬佩的连长也都在战场上一个个都牺牲了。当卡特被子弹打中骨头时,保罗搀医院,但是炮火太猛烈了。当他好不容易背着卡特回到医疗站,他笑了,以为卡特终于有救了。可是卫生兵却告诉他,他本来可以省点力气的,因为卡特已经牺牲了。保罗不相信,他以为卡特只是晕了过去,因为他们十分钟之前还在说话。可后来他看到卡特的后脑勺全是血,原来他们在路上的时候,卡特头部就中了一弹,留了一个小洞。卡特的牺牲对保罗来说打击太大了,因为他们班里七个老兵,就只剩他一个人。卡特去世的两个月后,保罗也最终牺牲在了战场上。可是军队的指挥官却在战报上仅记录了一句话:西线无战事。这一句话就把所有人的牺牲全都轻易抹消掉了,既然西线没有战事,那就没有所谓牺牲。有时候比战争更可怕的原来是人性中的恶。尾言书中的保罗虽然牺牲了,但是本书的作者在经历了战争后却幸运地活了下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叙述那被战争毁了的一代人。这本书虽然不是在谴责那些好战派,但也是对和平的一种渴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z/1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