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829/5939.html

我信任这个世界就像信任一朵雏菊,

因为我看见了它,

而不是想到了它。

——佩索阿

换床单

上周四因为二姑娘房间有跳蚤,我把所有衣物都拿到楼上洗了。下午又重新给她铺床。最近因为新换一种厚床单,以为不会串,就没固定。看来,只要是床单就会串(我用的床单是与床一样大的,没有多余出来,因为底下有床裙)。

二姑娘念叨几次让我给固定一下,这次我决定以后都固定。

顺便我也给自己换了所有床品。其实几天前才换过,但我的也串了,用了2颗“钉儿”给固定了一下。

晚上睡前,看见床单稳稳地呆在原处,那两颗橙色的星星钉也坚定而又温暖地呆在那里,我很舒服。

每天早晨起床折被子时,看到床单一点儿都没串,心里都会舒服一次。有时我甚至会忍不住地用手抚摸一下我的床单和枕头,再夸张点儿,我还会专门再躺下去感受一下——我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于是,我想到,以后干脆每周换一次床单吧,尽管折腾。

最近和大女儿发现了一片蓝花楹

周六那天的天空,多美。

还有蓝花楹的叶子。

一旦床单上有过多的人睡过的痕迹,其实皮肤挨上去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时我起在年轻的时光里,我怀疑自己一两个月才换一次床品,那时擦脸的毛巾一般都不换,以为都是坏了才换的,老代大概3个月就坏掉一条毛巾,被他拧的,我还笑他。

而且,那时每次洗脸都是把毛巾洗湿胡乱擦一下了事,各种将就。

搬家来这里后,我开始对换毛巾有意识,但也没有用一段时间就换掉,我有些年不再用洗湿毛巾擦脸的方式当做洗脸,而是用洗面的产品洁净脸后用毛巾擦干。

我现在的做法时同时买了5条毛巾,大概3天换一条,换下来的洗好后折起来。放在专门方放擦脸和擦手毛巾的收纳里,用时也去那里取。即便洗得不及时,也总有干净的可用。

擦手巾

有种习惯性思维让人觉得很可怕,假设不止是用在擦手擦脚毛巾的话。

不记得是多久之前了,有天我就想好好安顿我的擦手毛巾。

我的洗漱台上有一个柜子,占去很多空间,于是就不太有挂毛巾的地方,因此我也只能用小的擦脸巾和擦手巾。

但是,即便如此,同时挂两张也不方便。于是我买了个木盘放擦手毛巾。

这时我忽地意识到,一直以来,我的擦手毛巾都是淘汰下来的擦脸毛巾,或者质量不好不会用来擦脸的新毛巾。

而我们搬在此地之前的家里,擦脚毛巾一直都是老代用过的擦脸毛巾,都已经被他揪得不成样子,烂得不止毛边,中间还有若干个洞。

我应该不止一次想过:为什么脚就应该这样被对待?它不如脸高贵吗?擦手巾也是如此!

于是,在去年,我特地买了两条兰色的亚麻毛巾,专门用来擦手。

大概3天我就会更换一次擦手巾。

其实,理论上,我认为应该一天更换一次擦脸擦手毛巾。

但是,目前的我觉得还不至于这么麻烦自己。

百子莲的花箭太疗愈!

我都是去感受纹理,当我觉得不够有纹理了,有些平了,我就换。

这个季节我穿的用的基本上全是亚麻。

我跟二姑娘一起讨论用亚麻的感觉,我觉得二姑娘的形容特别到位。

比如穿袜子,她说,一开始觉得硬,比如摸着或刚穿上时,就觉得硬,然而穿上之后就越来越能感觉到它的柔软,尤其是特别透气。

每天躺在床上,其实还穿着睡衣呢,但我就是能感觉到床单枕头的纹理——这种最初的感觉如果用词汇来形容,用“坚定”和“守护”最合适。

一旦躺上一会儿后,身体收到的将是另外的感觉。如果用词汇来形容,便是“柔软”了。

浴巾

我是一个成长起点特别低的人,原来的生活用“混乱”一词形容再恰当不过。

老代一直比我有秩序,比如他一直有专门的擦手擦脸擦脚和洗澡毛巾,我就不是。我差点儿就四合一了。

估计是在我有孩子前,我没有使用浴巾的习惯,一张毛巾就把手脸身上全搞定了。

后来可能是因为孩子游泳需要带浴巾。我不记得具体的了,反正我是近些年才用浴巾的。

但是,以前我不爱收拾,洗澡时经常找不到浴巾。

以前太没有归位的习惯了,总处于找东西的烦恼中。

近些年对此逐渐有意识,发现不归位带给自己的困扰挺严重的,找东西时特别有挫败感,而且生活不方便,最终会导致工作效率也低。

搬爱来这里后,我用了一年的时光,狠下心,换掉了所有的床品,所有房间统一风格。

我在自己书房的卫生间里放两张浴巾,我的两个女儿也使用我的卫生间,等于是我们仨共用。

浴巾一直叠好放在卫生间里,随时洗澡随时可用,永远不需要再找浴巾。

而且,我基本上一周洗一次,连床品一起洗。

每次洗完晾干后折起来时,我都能感受到阳光的能量分布在每一根纤维里、缝隙间,也漫延到我的手上,我甚至用我的脸去“抚摸”它们……幸福感油然而生。

每次把它们都一一折好归各自的位置时,我的心里又有一种幸福油然而生:我仿佛是在照顾它们,也是在照顾我们。

我把每一个房间的床品都分别放在各自房间,但每个房间床单不超过两床,被子就冬自各两条,床笠偶尔共用。

每一次洗完澡时,随手就能拿到浴巾包裹自己,那时我的内心总是会动一下,感觉自己特幸福。

当然,这种幸福感我坚定地认为来源于过去几十年没有这么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

甚至,在年轻的时光,每次洗完头都是自己干的,不知道那样会导致湿气很重。现在我把吹风机放在固定位置,谁洗完都自己吹干后再放回原位。尤其是看到二姑娘把插头还专门塞进线里不任其掉出来时,我都小小地感动了一下。

由于我们过去没有归位的习惯,来成都这6年多,我认为直到现在,我都在带孩子们在养成归位习惯。

改变习惯并不容易,至今我都觉得我只能给自己打七八十分,而我最终希望自己能达到95分,我就不要分了。

何为教育?

上周去二姑娘班上听课,发现班上有个女孩的室内鞋是高帮棉托鞋,而且她是踩着帮穿的。粉色的鞋,已经脏得快看不出颜色了。

我看上去心有一点点疼,想起多年前的冬天去大女儿班上听课,发现一个男孩的室内鞋是夏天的凉鞋,教室里是不取暖的,极冷。还想起大女儿4年级时的寒露时节,一个感冒着不断打喷嚏流鼻涕的女孩,在10月份的秋雨天,穿着的,也是凉鞋,而且光着脚。

其实孩子可以被照顾得很合适很舒服——而我固执地认为,这是人生早期教育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起码地,我们给孩子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身体很重要,需要被妈妈呵护”。

最近二姑娘在填一个表,还要录入电脑。由于“应对”2个孩子学校的所有工作都交由老代负责,所以这过程中我一直没注意是什么表。

这个表孩子填好后要录到网上,然后纸质的二姑娘还要交回学校。

昨晚二姑娘找爸爸要纸质的准备交回学校后,老代找机会悄悄对我说,看孩子填的表还挺有意思。他特别说上面二姑娘提到不喜欢这里邻居但喜欢现在的房子。

于是我要来看,觉得这样的表格设计很好。

橙色浪漫

就这打不开的状态,

其实是它的常态

也感叹孩子真的长大了,填各种表格的能力都有了。而且能感受到二姑娘填得很客观。

这应该是教委发的调查表,我觉得这样的表格可以记录孩子们真实的这阶段的状况。

涉及到家庭的除了“我喜欢我家附近的人”这一项二姑娘选的“不太同意”。其他的全选的是“非常同意”。比如:我家人的关系很好/我喜欢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我喜欢我家附近的地方/我的家人彼此说话很友好/我家的房子很好/我家附近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喜欢我住的地方……

关于学校的选择“非常同意”的,比如:我喜欢上学/学校是个有趣的地方……

基本同意的:我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

关于自己的看着也很客观很让我这个母亲欣慰。以下她都选的是“非常同意”:我是一个不错的人/大多数人喜欢我/跟我在一起很有趣/和朋友在一起有很多乐趣/我的朋友对我很不错/我觉得自己长得不错/如果我需要帮助,我的朋友一定会帮助我/我喜欢我自己……

关于最近两周的感受,如下:我偶尔不高兴/很多事情我都能做好/我喜欢我自己/我偶尔有烦心的事/我不感到孤单/我有很多朋友/我肯定有人喜欢我……

过去几周我对生活的感受是(所有项目均是选择,并且有六个层次的分数,二姑娘全打最高分):有趣的/快乐的/有价值的/充实的/有许多朋友的/充满希望的/令我鼓舞的/幸运的……

最近三个月以来,除了“当我和某人生气的时候,我就和别人玩,不理他/她”之外,其他二姑娘都选的是“从不”:我感到孤单/我的朋友不喜欢我……

读这一表格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快乐平衡爱家爱校的小姑娘,这让我也从孩子的角度去看我们给孩子建设的家庭及整个成长环境——这一切,每天都让我们两夫妻很喜悦。

二姑娘的成长颇具疗愈性。昨天一重庆的朋友来我家,看到二姑娘时也在感叹,原来那个小小瘦瘦脾气火爆的女孩,这真的是她吗?

是的,就是我的二姑娘。

人的成长永无止境,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考上什么大学有什么工作或拥有多少经济财富去衡量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如果真的要有一个标准的话,我认为,那就是,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人,你是否热爱你当下正在过着的生活,你是否感恩你当下拥有的一切——以此来衡量,我认为更客观。

那么,教育是什么?

我时常吃惊于人们把教育想象得过于高大上过于有仪式感:一定要上某个学校,一定要讲某个道理,一定要买某个玩具,一定要上某个兴趣班……

不,这未必是,甚至都不是。

想想一个小小婴儿,出生之际,除了吃奶和大小便哭闹,他还会什么?他几乎什么都不会。

但是,短短的一年过后,在你给他喂奶、换尿布、洗澡、换衣服、擦鼻涕、擦眼泪、陪睡觉……就在每天24小时的这些点滴细节的发生中,你的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

你没有教他,但是他跟你都学会了。

不信,去看看狼孩的故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被人类抚养而是放在动物群体里,他能学会人类的语言及直立行走吗?

不能!

所以,教育在你还不能给孩子讲道理时,就已经在强大地发生了。所以,教育不是你讲的道理,而是你过着的生活,你活出的生命状态。

你家庭里发生的所有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你家里是干净整洁还是混乱无序?你们是爱看书还是爱刷短视频?你们是好好说话还是动不动就大吵大闹甚至相互不理不睬?身为父母你为孩子做饭洗衣吗……

一切皆教育,时刻皆教育。

没有导师

上周我发了一篇文章总结了我最近持续一个多月的生病经历,有朋友私信我说我可能有双向情感障碍,让我找一个导师。

不,我没有导师。我对导师的要求,我目前遇见的人都达不到(那些大师级的,我无缘遇见)。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说,人人皆导师,尤其是我的学员。

只是,我无法做到拜师学艺。因为,我无缘遇见一个人既是心灵导师,又活出了我想活出的模样的人。

所以,我只能黑夜独行,自我呵护,自我疗伤。

所幸,我生活在大自然里,每天都在蓬勃向上的生命之中汲取营养。同时,我喜欢在亲手做着的每件小事中去求索成长之道。

当我为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我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都懂,比我还懂那些知识和道理。但是,如果不落地,如果不去做实实在在地改变,光在语言/头脑层面工作,也没有能力转念的话,其实只会更焦虑更抑郁。把懂的活出来,或者在做的过程中懂,我们才会真正受益于此。

我喜欢做那些很多人瞧不上的小事,而且可能还是可以被替代的小事。

比如最近我在将我的多肉和一部分不适合淋水太多的花往屋顶搬,其实找人挺容易的,一下子就搬完了,然后我负责将它们各就各位。

但一想起各种交待,也不太轻松,于是我就一次一盆两盆地搬,昨晚都搬出汗了,但仍旧需要搬一段时间。

我每搬一盆上去,都会放在我最终可能放置的位置,有时还站在那里欣赏一会儿再下来。

身体上体会适度的劳累,也会让我有活着的感觉。当然,这些活儿都不算压力,如果算得上压力时,我状态可能就会受影响。

再比如,上周四下午给二姑娘铺床时,突然间我就冒出一个想法:那些全职妈妈好幸福啊,不必为经济奔波,而是就在家里亲手照顾家人的生活。

那晚睡前,我跟二姑娘说,今天妈妈给你铺床时觉得好幸福啊,能把你照顾得舒舒服服的。

二姑娘反问,那你给自己铺时什么感觉呢?

我说当然是更幸福了,然后我们两个就都大笑了,也不知道笑啥。

我们经常谈到“爱自己”,其实,如果为爱而爱,就不是爱。爱一定是自自然然的发生。

我容易在一些时刻感觉到自己的可爱之处:

比如,昨晚我问二姑娘早餐想吃什么,她说想吃干饭+番茄炒蛋。我心想这太容易了,昨天刚好剩了一点干饭,有现成的番茄和蛋。结果早晨下楼时发现干饭不见了,后来问老代他说他昨晚睡前给吃了。

但是,我还是做了番茄炒蛋。早晨二姑娘起床时我也在楼上,一直在其左右,我们一起下楼,走到接近底楼的楼梯时我对二姑娘说:“姑娘,有件事,一直忍着没说,现在到了最后的时刻,得跟你说真话了。”她问什么事,我说你爸昨晚背着咱俩把干饭吃了,没有干饭了。她立刻笑了:“那有番茄炒蛋吗?”我瞬间来了精神:“必须的呀,不然这让我二姑娘怎么活啊,本来就没了干饭。”

二姑娘没有丝毫的抱怨。之后我就想到,这放到我学员中的某些家庭,可能就是大人抱怨孩子情绪不好甚至哭闹上学还有可能迟到。

而我今天这样表达,是多年前刻意练习的,现在已经不需要练习了——这是自我成长的美妙之处。

再比如,为家人做每一顿饭时,我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可爱。想想我曾经是一个不做任何家务的人,但现在,尤其是周末,一日三餐都出自我自己的双手,工作日的早餐也完全出自自己的手。

做饭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但一想到家人吃饭的模样,就充满喜悦。

前段时间,我在病中铺了家里的那条石子路,分三次铺完,每铺几块我就站起来看,那种喜悦,由内而生出来的喜悦,我认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愈功能:静心、顺气、安眠……爱上自己。

人的双手,才是造物主最神奇的赐予。

阳光三月年5月30日晨

后记

上篇大家说结尾太突然,以后可能都得这样戛然而止了,这是我最近追剧的体会。

每次看完都意犹未尽得难受,可是编剧就这么吊着我,必有缘故。哈哈哈!

如果你知道如何生活,

你会知道生活如此美妙。

敞开心扉,你会感受到爱。

当你用爱去看它的时候,

一切都是美丽的。

如果你可以享受一只猫,

一只鸟、一朵花的存在……

我能说的,整个世界将会是你的。

——《伊斯坦布尔的猫》

END阳光三月

亲子班招生不止龙泉,面向全成都:千晨园亲子班(1-3岁)开启……阳光三月

小视频阳光三月

正在进行的新课AI时代,疫情之下,教育变革之际,如何顺势应时陪伴孩子长大?阳光三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z/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