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必须再次申明,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式学习,而是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为手段,以核心素养提升与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研究是它最鲜明的特色!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首要的是立项。要善于抓住“问题与生活”这两个关键点,设计儿童感兴趣、家长可参与、大家能合作、研究有价值的学习项目;要切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经验阅历选择自己有能力控制并完成的项目,千万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是身边的、信手可得的、有价值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

(一)贴近我们生活的项目学习。贴近家乡生活、社会现实,贴近群众生产生活与幼儿生活经验,就能找到项目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获得项目预期的成果。

1.会宁水资源项目研究性学习。地处黄土高原上的会宁,十年九旱,苦甲天下。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是会宁人最切肤的感受和最难忘的记忆。这个项目的研究,一是从会宁境内的河流、泉水、水库、渠道入手,引领孩子了解家乡的祖厉河、“引黄工程”、“引洮工程”、米峡水库,感受家乡缺水的现实和解决饮水问题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二是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红土泥水窖、水泥窖、球型水窖和自来水入户工程,了解会宁人是如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奋斗经历;三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了解与研究家乡人民节约用水的鲜活故事,进而感受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勤俭节约的优秀品格。

2.会宁农作物项目研究性学习。会宁是西北著名小杂粮之乡,境内杂粮品种众多,品质优良。早在唐朝,会宁因盛产谷子而被誉为“粟州”,“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也是对会宁庄稼生长的描写,会宁应该被称为稷黍之乡。这个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一是通过收集小杂粮种子,结合现场观摩与研究,直观感受会宁小杂粮及农作物种植与生长情况;二是借助季节、节令、24节气等为幼儿分享先民智慧,渗透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教育;三是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农业科学要求,严格把握节气、种子、土壤、水肥等条件,在植物园里学种小杂粮,让幼儿形成初步的科学种田意识,感受劳作的辛苦和稼穑的不易。

3.会宁饮食项目研究性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舌尖上的会宁自有一番迷人的韵味。会宁小杂粮及名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与口感深受全国各地美食者的厚爱。从莜麦子甜醅、糜子面馍馍、亚麻油煎葱花饼、豆面糁饭到凉粉、酿皮、浆水面等,无一样不是会宁人骨子里的记忆。此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是在会宁农作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小杂粮的产地及种植情况,知道会宁名吃的种类、做法;项目体验是在教师及家长的参与下与孩子一起寻找名吃小店,感受与品味名吃特色,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4.会宁境内山、川、沟、塬等项目研究性学习。会宁从南到北,从县城到乡野,所有的山、川、沟、塬都有名称。如,山有桃花山、东山、虎式山、鸭掌山、铁木山,梁有大墩梁、沿川子梁、铁葫芦梁,寨有刘家寨子、头寨子、大小寨子,户有二百、三百至十百户,坡有漫牛坡,“七川八塬九道梁”,无一不有故事,无一不让人留恋。让孩子从乡村至县域去了解、认识、体验、表现这些山川沟塬,进而了解会宁的乡镇、村社、地理、地域、地形、地貌,以及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如南部乡镇的冬麦、杂粮,北部乡镇的沙地西瓜,西北部分乡镇的水果,等等。这期间的研究与学习可能要依靠或形成会宁地图,这张地图将由孩子反复涂色或填充,以体现各乡镇资源分布情况,这也将成为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

5.石头及会宁石头项目研究性学习。石头虽是寻常物,但在生活中却有不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祖厉河里有沙有石,几百里外更有黄河沙石。石头与石头画、石头花,石头、水泥及建筑材料、材料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将其迁移到幼儿园五大领域学习,石头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有丰富的内容与极高的价值,仅仅捡石头、垒石头、摸石头、敲石头、画石头,就能引起孩子足够高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铺开这个项目,一定能促进孩子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

6.土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生活在土地上,生命与土地息息相关。会宁境内土质主要有黄土、红土、碱土等。认识层面,在研究了土与植物生长、动物生活之后,继而研究土与会宁建筑,如黄土与房子、窑洞,红土与砖瓦、水窖,红土与制陶工艺,红土与牛门洞文化,红土与火炉。操作层面,可以开辟泥巴作坊,激发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7.会宁境内昆虫项目研究性学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昆虫也有相当巨大的数量,如蚂蚁、蜜蜂、土鳖虫、蜻蜓、苍蝇、蚊子、蝴蝶、马蝗蜂等等,这可能是大部分男孩子喜欢研究的项目。其中,蚂蚁群体的协作能力、蝴蝶的形象之美、蜜蜂的勤劳品格与奉献精神可能是研究的重点。在这个项目研究中,孩子寻找与发现、观察与记录、猜测与想象、表达与表现等能力的形成都可以随着项目的推进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引导与坚持不懈地鼓励。

8.会宁境内鸟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老鹰、麻雀、燕子、雉鸡、喜鹊、布谷鸟、猫头鹰、灰鸽、乌鸦等是会宁境内可见或常见的鸟类。受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家乡的鸟类真的很少,上个世纪一段时光,由于极度干旱,如雉鸡、喜鹊都消声匿迹了。如果把眼光放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情景就大不一样了,明清以前,会宁境内森林茂密,植被完好。可以说,境内鸟类繁衍生息的状况是会宁生态变化的缩影。

9.会宁境内花草树木项目研究性学习。生长在会宁境内的草与树跟会宁人一样,有着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品格。以家园合作为前提,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孩子了解并认识家乡境内的杨、柳、榆、桃、椿、杏、桑、梨、枣等乔木,沙棘、黑刺、白刺、红柳等灌木,紫花苜蓿、兵草、蒿草、灯芯草、胡子草、“老牛筋”等草本植物,以及车煎子、蒲公英、茵陈、枸杞、地骨皮、狼毒、苍耳、艾草、党参、三七等中草药,无论是格物、识字,还是了解生态环境,对孩子都是大有裨益的。

10.会宁剪纸项目研究性学习。会宁人民勤劳善良、心灵手巧,会宁剪纸历史悠久,艺人众多,大多数妇女都擅长剪纸手艺。自改革开放至今的40多年间,有大量优秀作品产生,有良好的艺术积淀。对幼儿园教育而言,研究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也有现实必要性。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的家长资源,把优秀的艺人请进来,让孩子们学习剪纸,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以及想象与表现的能力。

11.会宁教育项目研究性学习。崇文修德、尊师重教是会宁的优良文化传统,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人发扬“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创造了薄弱的经济基础支撑强大教育发展的神话,培养与造就了数以10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万名硕士、千名博士。会宁以高考而闻名全国,会宁教育是现当代家乡人民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无疑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与内涵的研究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让孩子了解会宁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受与体会会宁教育精神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树立成人成才的理想,培养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和造福家乡的情怀。

12.会宁方言项目研究性学习。前文已经说过,无论从传承文化的角度讲,还是母语学习的角度讲,方言的学习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知方言,人就缺少了根脉;忘却方言,就少了乡愁;没有方言,故乡的味道随之不存。世界上没有比方言更亲切、更悦耳、更顺口、更自然的语言。别人讲方言,之所以难听,是因为我们不懂。如果不是方言,就不会有多姿多彩的文化。会宁方言,是典型的北方语音体系,音与韵传承与沿续着上古音的汉语言信息。研究与学习它,可以极大拓展汉语言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将来对古代诗歌辞赋等的理解,从而提升文化品位。

(未完待续)

敏学修身乐教悟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z/1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