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与共情的区别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bdfyy/在叙事护理审稿群里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对安慰和共情有了不同深度的反思的理解。高老师发了一篇她审阅后的文章到群里,我看后回复:这篇文章不能发,通篇都是安慰,没有共情患者,不符合叙事护理的精神、理念,也没有使用任何技术。我发了截图,并标红了几处文字。接着用语音吧啦吧啦讲述了文章不到位之处,并希望高老师继续跟作者好好讲明白应该怎么做。高老师回复:好的,李老师,我跟作者再聊聊。接着,我把修改和编写好的另一篇文章,发到群里,并了审稿人黄老师。用语音告知她文章做了多处修改,让她对照原文仔细体会修改的原因。黄老师发文字说:嗯嗯嗯,我还在想着这么与高老师共情,谢谢李老师,回头我去学习。我回复到:我相信高老师具有外化的能力,能把自己和文章的问题分开。你共什么情?高老师说:李老师高估我了,我正在深层次思考呢!黄老师说:我想着2年前在咨询室怎么共情的,怎么一出口就经常变成了安慰。我说:你俩聊,我撤啦!晚上,黄老师把前几天返修的文章发到群里,我看后说:文章修改的比较到位,基本上安慰的句子变成了倾听和共情。那到底什么是安慰什么是共情呢?我借机发了几段语音:拿群里发生的事情举例子,如果在我的一波操作结束后,黄老师对高老师说:高老师你别难过了,你看李春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给你逐一标红了文章该修改的地方,还给你耐心地讲了两遍,她这样做还不是为了让你提高审稿水平吗?别难过了。这就叫做安慰。很多时候就是讲大道理。我们作为家长的身份时,最擅长的就是讲大道理。比如: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成绩好才是唯一的出路;成功的人都是百炼成钢,一个人不经历挫折就不会成功......再比如文章中的内容:患者微微低下头,眼底流露出无措和茫然,像无家可归的小鸟,顿了一下,又说:“我母亲刚去世不久……我感到孤独、害怕。”我握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说道:“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经历。对妈妈最好的思念,就是让自己过得幸福,这样她才能安心呀!”这就是安慰。护士讲得这些道理都对,患者也全知道全都懂,但是这些话跟患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对她内心里的孤独和害怕没有产生任何关联和影响,孤独和害怕还是原封不动地稳稳地待在原地。当家长看着孩子的种种不如意,煞费苦心反反复复讲一大堆道理时,孩子的孤单、无助和痛苦还是稳稳地待在原地,或者使得浓度变得更浓了,程度变得更重了......那什么是共情呢?如果黄老师跟高老师说:高老师你一定很难受吧!李春老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直接把文章标红截图发群里,不仅发语音,还发文字,让你觉得挺尴尬吧?而且李春老师还接着说:相信你有外化的能力,能把自己和文章问题分开,会不会让你更是有苦说不出了呢?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再回到修改的文章中,如果护士要共情患者,就需要贴着患者的故事、感受和话题走,可以这样说:患者微微低下头,眼底流露出无措和茫然,像无家可归的小鸟,顿了一下,又说:“我母亲刚去世不久……我感到孤独、害怕。”我握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说道:“妈妈刚去世让你感受孤单和害怕,我非常想了解你的孤单和害怕,你能不能多说一点?”或者也可以说:“妈妈刚去世让你感受孤单和害怕,我想尽力了解你的孤单和害怕,但是我还是想象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多说一点?”这就是共情,就是痛着她的痛,悲伤着她的悲伤,幸福着她的幸福。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谈感受和反馈。有的说:正在埋头吃饭,听了一遍,好听,一会儿继续听第二遍。有的说:知道了安慰和共情的区别。有的说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该如何应用。高老师最后说:谢谢李老师,我要不断学习和体悟。当然,共情的前提是倾听和了解患者的故事和感受,然后才能做到共情,以及共情之后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语言作为工具,且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行为也具有强大的作用。希望我使用群行为举例子和写这篇文章的行为本身,对高老师来说,是一种共情,而不是安慰。非常春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t/9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喜欢你rdquo和l
- 下一篇文章: 亚美尼亚尝到亲美苦果嘴硬称绝不认输,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