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大妈午饭后猝死医生宁愿吃饱坐着,
在我们身边,老龄化社会悄然到来,国家统计局年初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4%,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中国老年人口将继续增长。 到年,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 每个人都害怕衰老,但又无可奈何;如果在我们衰老后,身体还能健康,行动还自如,那么便是万幸了,不用麻烦子女照顾,也可以再好好看看这大好河山。 如果你也有养生的疑惑?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为什么60岁后会出现断崖式衰老?很多老年人在60岁之后,会明显感觉身体衰老了,这是他们的错觉还是正常生理表现呢? 《自然·医学》上曾发表过一项由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称人体内的蛋白质水平在一生中都是波动的,但在4岁、60岁、78岁时,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 4岁:肾脏的衰老是从0岁左右开始的,其中又以50岁之后衰老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肾功能减退、炎症以及纤维化程度增加等。除了肾脏外,皮肤的衰老在0岁之后也很明显,表现为皱纹增多、代谢/修复能力下降等。 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器官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会出现全面的衰老,《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在65岁之后脑容积会以每年7立方厘米的速度减少。且此时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男性60岁以上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高达75%。 78岁:此时的衰老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发生上,包括心梗、心衰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在70岁之后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同时,身体的各个功能也会逐渐衰退。 长寿并不是好事,活到几岁就够了?达到这个岁数,就算是有福气一、一万人中有多少人活到退休?每一年国家都会公布人均预期寿命。根据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有77.9岁上涨为78.2岁。这说明我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是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一看人均预期寿命是怎么得来的就知道了。 平时我们所说的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某一年度新生儿的预期寿命。其实也不是指他们未来平均能活到多少岁,而是他们在当年各个年龄死亡率的条件下能够平均活多少岁。 当生活条件好、医疗条件好,人们的死亡率降低,自然预期寿命会提高。因此,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是只涨不跌的。比如说,按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下属的美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公布的数字,~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2.7岁,原住民预期寿命缩短6.6岁,而白人预期寿命缩短2.4岁。 目前,国家并没有公布人均预期寿命生命表。按照目前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跟美国年的水平差不多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年参加社保人员适用生命表。 男性的人群预期寿命是76.28岁,女性为81.05岁。其实,男女预期寿命一直都有差距,甚至人口出生的性别比中男性都比女性高出一截。 女性活到50周岁的概率是95.%,55岁的概率是94.08%。这两项概率是以0岁新生儿为目标的,当然参加养老保险不可能从0岁开始参加,一般都从20岁开始,因此有关生存概率还会提升一个百分点左右。 男性活到60岁的概率只有86.%。如果算上20岁的生存概率98.%,参保者的生存概率大约是87.17%左右。 因此,可以说1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女性至少有人活到50周岁,人活到55周岁,男性大约有人活到60周岁。 二、老人活的时间久,是福还是祸?老人活得久,这个问题还真不好一刀切地说是福还是祸。要看“活得久”的前提是什么。如果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能自己动手做饭、散步晒太阳,这种长寿确实是福。可要是瘫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靠人伺候,连翻身都困难,那真是对自己和家人都成了负担。 从医学角度来说,寿命长短并不完全是遗传或运气决定的。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健康”和“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会下降,比如心脏泵血能力变弱、骨质流失增加、免疫系统退化,疾病风险直线上升。 尤其是85岁以上的老人,多数会面临行动不便、慢性病缠身的问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此时,长寿可能就未必是福气了。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70到85岁这个区间的生活质量是相对平衡的,既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能减少重病缠身的痛苦。 超过这个年龄段,如果没有健康的支持体系,长寿往往会伴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比如卧床不起、认知障碍、甚至情感孤独等问题。 所以,与其追求极限寿命,不如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t/14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严冬下如何保护血管健康,试试补充亚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