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哈嗲亚美尼亚的星星在上海ldqu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经常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采访,总能在这里频繁地遇见外国友人。除了国际名团名家,来自亚美尼亚的女孩阿斯特丽德,无疑是最熟悉的外国面孔。 从上海音乐学院的首位亚美尼亚留学生,到拿到上海首张《留学生在沪工作证》,再到成为上海交响乐团的团长助理,这位“海漂”姑娘,因艺术扎根上海,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阿斯特丽德,在年入读上海音乐学院时,还一句都听不懂。“第一节中文课上,老师问我的名字Astrid的含义,我说是‘star’的意思。”于是,星星成为了伴随她12年的中文名。 在上音求学时,一墙之隔的上海交响乐团是星星常来听音乐的地方。年,上交主办了首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星星作为志愿者负责接待外国评委,优秀的语言天赋和交际能力得到了团长周平的赏识。于是,她从小提琴专业转战幕后,从此成为周平得力的助手。 行政助理工作并不轻松,和节目中心对接乐季演出,跟进青少年音乐教育项目,安排乐团演出行程,负责外国人的“乐友会”……但每每提及这份工作,星星脸上满是骄傲:“现在国外很多人想到中国古典音乐,第一会想到上海交响乐团。世界上基本上所有重要的音乐厅和音乐节我们都有演出过,这些都是一种证明,我们国际影响力真的很大。” 把中国交响带到世界的同时,上海这座文化“码头”,也让国际大师纷至沓来。星星说,最切身的体会,是在乐团乘电梯时,好几次电梯门一开,走进的是自己儿时的偶像。“当然我们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不会像乐迷一样。一个行政人员只能强装冷静地跟他们说,很高兴认识你。” 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曾在上交后台,为星星演绎了一段亚美尼亚音乐。而在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时,作为志愿者的她,和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又有奇妙交集。 “当时我的任务是接待评委,文格洛夫他的行李没有按时到达。正好那天晚上决赛的第一轮要开始,他就看了一眼自己的衣服,说怎么办,要不我们去shopping吧?”星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掩饰不住激动,“我这辈子都不会想到我跟文格洛夫可以去shopping的一个画面,他的衣服款式还是我选定的!” 星星在上海的业余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和艺术挂钩。她是一支爵士乐队的小提琴手,将古典与现代音乐的融合碰撞,带到了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等其他剧场。她常常演绎中国作品,每当听到中国国歌响起,也会和周围的中国人一起高歌。星星说,如果说当初来到上海学音乐是一个偶然,上海文化的包容,则让定居上海成为必然。 “人家说上海Nightlife很棒,但是我觉得上海的Culturelife是超级棒!不是所有的最世界上最棒的展都在这儿嘛,Disney也有了,蓬皮杜也有了,我觉得到了一天你可以完全不出上海了。” 眼下,虽然国际团队还无法飞抵上海演出,仍不妨碍全球先锋、新潮的表演在这里上演。梧桐掩映下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上海夏季音乐节。星星们正在筹备的演出内容,既有国际联合制作作品的中国首演,交响与民谣、舞蹈的碰撞,也有在草坪、历史建筑等“演艺新空间”的多元聆听。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透露,音乐节期间他们还将与世界知名古典厂牌德意志留声机公司,推出第二张全球发行唱片。“在上海这座城市,一个创新的艺术机构特别有它的生长环境,外籍的艺术家也非常能够表达他们对文化的一种参与,既是一种融合,也是一种提升和发展,也得益于这样的一种开放的城市文化精神。” 唱片录制现场 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让这座人文之城吸引着星星这样的外国友人在上海深耕。“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在亚美尼亚,一个在法国。那天姐姐开玩笑说什么时候三个人可以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我说你们准备搬到上海吗?她们就明白了。反正我是‘上海人’,离不开这里了。” -本文完-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tp/11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要学会吃核桃,95的人还不知道
- 下一篇文章: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最后一个竟然是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