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学书法不能都往一条道上跑,都扎堆欧
传播:国学 文化 艺术 哲理 养生 视觉 美文 今天非常高兴地来跟大家见面,这是我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从小就向往在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和学习,可是直到年过半百也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对你们是非常羡慕的。今天我受倪文东教授的邀请,到这里跟大家讲讲,实际上也是一个焦头烂额者的一种——这么说是因为最近我手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放不下,因为我是二炮的,第二炮兵组建四十周年,今年大典(庆典),六月底就要在军事博物馆办一个大型的美术书法摄影的展览,这个展览的整个筹备是我在筹划,我在抓。那么倒计时了还有一个月,还要出三本集子,还有三张报纸,这些东西都是我在统筹,所以天天在紧锣密鼓,上午还在开协调会。我前天受到的邀请,所以我没有做认真的准备和思考,而下面的聊天不过是一个摸象盲人这么样一个谈话。我不同与你们前七(几)次请到的那些专家、学者、权威们的授课,我不一样在我从来都是自学,自己摸索的。我不是科班出身,我不会站到学术和理论的高度去阐述一些问题,我可能就是一些经验,一些体会,就是我自己在几十年的摸索和自学过程当中领悟到的一些东西,我跟大家交谈交谈。如果有一点益处的话,那当然我是很欣慰啦,如果没有益处的话你们可以提出来。 给我的题目是关于行草书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好在这个题目是宽泛和含糊的。我说三个问题或是八个问题没给我限死限定。我在奔赴北师大的车上在琢磨要讲几个问题。我准备讲四个问题。先说说这个行草书的创作,实际上跟其他书体的创作大同小异,方法、理念、手段、材料等等,要完成一件作品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人家讲了隶书的创作方法,那实际上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到行草书的创作里面来。除此以外,许多其他艺术的的创造美的创造方法,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不会具体去讲怎么去写行书,怎么去写草书,我不想这么讲,我觉得作为一个追求美和创造艺术的工作者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作为一个搞书法的人,要达到创作的高度和层次,要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笔精手熟。如果笔不精手不熟的话,谈不上创作。你们在这里学习几年,这是一个最好的笔精手熟的机会,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一个平台和一个最好的练手练笔的空间(环境)。几年下来以后,这个问题要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将来的问题(下一步)就好办了。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要用的要临帖、习字、临摹,对传统对经典书法碑帖的反复临摹,让你笔下的点画线条精致、精美、精熟,达到这样一个程度。手驾御这个毛笔非常熟练,应用自如,对这个毛笔的驾御、调整控制的能力很强,要到这个程度,这几年下来,如果不是在这个学院的话,在外面象我这样的游击队、绿林也是这样的。你可能花四年,我可能花十年。这就是这个笔精手熟的过程,有长有短。我觉得你们这种系统的,有人指导的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的训炼会缩短。当然这个笔精手熟的过程有阶段性。以前我们打基础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毕生穷修的一个课题。它就象那个唱歌的要练声,跳舞的要练身(也是练功),我们搞书法的要练功(实际上是练笔),也是一个道理。各个艺术门类都是一个道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越扎实越好。你所临的碑帖越象越好,可以乱真更好。实际上在我们目前全国的一些展览中,假如你真的可以把某一个帖.某一个碑写得逼真乱本,假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一定能入选,一定能获奖,当然我们最高境界最终目的是要出作品,出风格,要有建树,独树一帜,但是你假如真正能达到那种乱真的程度的话,也能入选获奖。好,我们先做了一个类比。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不管搞什么样的创作,平常创作也是一样,你就要笔很精手很熟。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心明眼亮。我借用了一个词,一个非常政治的词,意思就是凡是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生你要有一个方向,你要跟自己定一个目标,心里要清楚不要稀里糊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要做到什么程度,你要跟自己定个目的。这个方向可以是短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你看不到很远,你可以做一个短期的,如这四年里面我要达到什么目标,完了以后我三十岁达到什么目标,要有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目的或指标,对自己要清楚,不然的话就是混日子。你目的不明确的话做什么事都没方向。你可能就会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朝令夕改,这个人给你说个什么你又反过来搞这个,明天他给你提个那个你有搞那个,你肯定没主见。这样叫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叫浅尝辙止。就象挖井一样,你挖了三米没见水,掉过头来到别的地方再去挖,又挖了五米没见水,干脆又换一个地方,挖了十口井全是挖到五米以上,都没有见水。那么有一个人死心眼,在那里挖了十五米,出水了,你那个十口井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二三十米了,还没挖到水,人家一口井挖了十五米见水了,他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测定了这个地方有水,我就不怕苦,我就耐得住寂寞,我就始终不渝,不改变主意,我就一个一个死心眼把它挖下去,一定把它挖出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世界很大,知识太多,一个人的生命力量和时间都有限,精力也有限,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本领都学到,不可能,所以你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不计其余,这样才可能出点成绩,才可能做成一点事情。实际上一个人做成一点事情,就是成功的。所以我就觉得心要明,手要亮。这个眼要亮与心要明有点相似之处,但是这里的眼亮主要指的是眼要高,而这个眼高对于我们创造美的人来说非常重要。眼不高手永远都会低。眼高以后分出好坏,辨得明是非,判断出高低俗雅,这个判断出来的话,你的手会跟着来。我们有很多学者其实没怎么临过帖,没怎么练过字,最后写出来的字有一股子文气、书卷气、雅韵,是因为他眼高。见得多识得广,知道什么是雅的,他不会入俗。所以尽管他的笔墨不是很纯熟,但是他的气息,他的味道很好。怎么眼才能高,对于书法来说我看就是你不要管三七二十一,你就是多去看我们传统的经典的流传千百年的到现在也没有被遗忘的名人碑帖名碑法帖,天天去看目导心仪,眼睛去看,心里去崇尚去向往,这样反复去熏染,你对审美的能力,那种高度就会提得上去。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雅的,不要老去看那江湖上的东西,不要老去看那时下在某一个地域在某一个时间段非常火爆的那些人,那不见得是好事。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点要心明眼亮。 第三点要知多识广。这些词都是些普通的词,但我们如果真的去做了,那才有用呢。不要看它是平常惯用的俗话,知多识广我们的非常有意义,而且是起决定性作用。我说的这个知多识广就是针对我们的学生,针对我们学习书法的朋友,经常封闭在那个书斋里面,埋在那个故纸堆里这个现象而提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环境里,经常会禁锢,自我封闭,尤其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啊,有误,就觉得我们应该专心致志,应该埋头苦学,十年寒窗,要心无旁骛——心无旁骛是一个很褒义的词啊,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还就是要“旁骛”。你不要说我现在学的是书法专业,我就天天盯着那个碑帖,天天操着那个笔墨,天天面对那张宣纸,那个世界太小。而我们的书法作品里面不仅仅要表现这个小小的世界。我们要抒情,我们要写意,我们要反映大世界,要反映世界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自然,你光在那个书斋里面是根本达不到的。刚才倪教授跟大家说什么“刘洪彪五十岁墨迹展”也好,还是几个什么与同道的合展也好,在书法的创作,形式构成等方面有一些创新也好,我认为这并不是在书斋里在故纸堆里找到的,我那些方法十之八九不是在古人碑帖里找到的。我那些灵感或手段都不是在古人碑帖里找到的。是从繁华的大都市,是从田间地头,是从各种各样的人里找到的。比如说大家要知多识广,识广主要就是暗合古人的行万里路,知多是暗合古人的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暗合知多识广。我们现代的人行万里路比古人方便多了。当然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多看,看世界。一定要读书,不仅仅在电脑上动鼠标,纸上的一个一个铅字经过你的眼睛,他对你的作用远大于在电的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字。还是要看书,旅游,知多识广。还有,你要有广泛的兴趣,这个不仅仅是只痴迷于翰墨,酷爱书法。我不是只痴迷于书法,我只不过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做这么一件事情,我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没动过一笔,我不写字。我这个五十岁墨迹展五十件作品是在十四天内完成的,实际上是九天。五十件作品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律诗十件,第二部分联句十件,第三部分祝词十件,第四部分,絮语十件,第五部分杂文十件。五十岁嘛。律诗,联语,祝词这三个部分,都是一天完成的。然后用了六天时间写了另二十件(杂文和絮语),小字,要工作量的。九天的时间写完后再自查自纠,看有没有错别字,不舒服的,盖章都盖了两天。构成上,色彩,形式感,文意,是不是与这个个展相关,一共就十四天,然后再拿去装裱。九天的时间可以把五十件作品完成,那是因为此前的一年我都在琢磨这个事情。打了腹稿,作了小样,心中有数,下笔有由,没有一件是重复的,这就要在形式上,构成上,款式上,字体上(字体之间与同一种字体的风格),等等许多元素之间的区别,要动脑筋。书法创作,就是要变化,要与众不同,唯一性,不可重复,就是别人没有搞过的,自己也没有搞过的。对自己的重复和对他人的模仿都不叫创作。五十件作品就是五十个样子。这样子就不会窥一斑见全豹,就不会有乏味感,就不会有审美疲劳,这样子,你知不多识不广就不行,你做不到,你勉为其难。这样子就要求你有广泛的的爱好,知多识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sy/12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进展他汀治疗与LDLC减低相对减
- 下一篇文章: 奇亚籽兰香子,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