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没效果可能你忽视了这个细节
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从留言中,可以得出这个孩子的一些特点:男娃,一年级,语文成绩一般,认字少,读、背课文很困难,写字快,但比较马虎。 也许是妈妈太过焦虑,这个画像里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且都指向一个问题:认字能力欠缺,识字量太小。 从自己教的班级情况来看,入学后认字少的孩子,在读、背课文上困难重重,这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对文字的敏感度很弱。 这样的孩子,因为不认识字,就不爱读书,因为害怕读书,就更不能巩固识字,在一年级就会遭受沉重打击。 跟这位妈妈分析了以上原因,建议她赶紧从阅读补起,认字如果没有跟上,孩子后面的学习障碍会更大。 她回复:每天晚上都会亲子阅读,我读他听,一岁就开始亲子阅读,家里的绘本很多,亲子阅读一直在持续,感觉没有太大帮助。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注重阅读的妈妈,但为什么从小进行亲子阅读,却好像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呢? 没有来得及和这位妈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根据我大胆的推测,可能她的亲子阅读忽视了这样一个细节——只读给孩子听,没有带着孩子一起看。 她的回复中说“每天晚上都会亲子阅读”,说明这位妈妈很有阅读意识,选择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 她的亲子阅读方法是“我读他听”,便猜测:是不是孩子没有看书,只是听妈妈读故事? 这样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一直如此,孩子虽然听到了很多故事,但并没有把故事和文字、图画关联起来,自然也没有办法帮助识字。 很多父母从孩子婴幼儿期就开始亲子阅读,却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之前跟一位家长交流,得知她每天是在孩子睡觉前进行亲子阅读,孩子躺在床上,妈妈把书拿着读给他听,有时候听着听着孩子就睡着了。 这位小朋友已经二年级了,还无法自主阅读,在班级里观察他,对阅读的兴趣也并不大。 亲子阅读,实际上更应该是“亲子共读”,大人和孩子要一起看一本书。 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可以先指着图画,讲给孩子听,再指着文字讲一遍。孩子很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本书。在这个反复听和看的过程中,孩子就慢慢地把图画和文字对应起来了。 妹妹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我们讲小兔米菲的故事,其中有一本《米菲装鬼》,简单的图画配上很有韵律的文字,她百听不厌,特别是看到米菲披着床单的那页,每次都哈哈大笑。 后来有一天,在看另一本书的时候,她突然指着“鬼”字读了出来,很惊讶她怎么认识了这个比较复杂的字,小朋友说“米菲装鬼就是这个‘鬼’呀!”,这才知道她在之前的共读中,已经把“鬼”的形象,和“鬼”这个字对应上并记住了。 到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指着图画讲给大人听,再鼓励他找到和图画相符合的文字部分。 很多绘本的语言都有“反复出现”的特点,故事中读到这些总是出现的句子(词语),可以指着文字,跟孩子一起读,他们会非常开心,读着读着,也就认识这些字词了。 从书中获取了关于这些文字的信息之后,我们还可以把文字的意义延展到生活中,并不是让文字只在书中跟孩子见面。 在《小熊宝宝》这套绘本中,有一本《洗澡》,看过之后,每次在浴室里带小朋友洗澡,都有意识地让她在洗发水、沐浴露的瓶子上,找一找“洗”这个字,也是小朋友很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又能在瓶子上认识其它的字了,有关“洗澡”的文字,慢慢拓展了更多。 生活中的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可以把看到的文字和读过的书本联结起来,还可以帮助孩子辨析“长得很像的字”,这样,亲子阅读就不再仅仅只是一本书,也不只是在家里才能完成。 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慢慢完成文字内化的历程。亲子阅读,是帮助孩子识字的最佳途径,但不是唯一目标。 《童书非童书》这本书里说:阅读,是指透过对“字”的认识,而能了解“文”中的意思,就是对于字加以解释,赋予意义。 亲子阅读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并不以识字为目的,当孩子体会到图书的意义,认识到文字和图画有关联,知道它们在记录着一些有趣的事,当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认字,其实早就在自然发生了。 从现在开始,抱起孩子,翻开一本书,一起读吧。 推荐阅读《我的:放弃与坚守》《:立个FLAG先》 《班级群里怎么发言?试一试这几招》 《“双减”的第一个期末,准备这样进行二年级的“测试”》《二年级上期末过关测试方案(朗读和背诵)》《二年级上期末过关测试内容(生字词认读)》《二年级上期末过关测试内容(生字词听写)》将我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z/11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蓝花亚麻种子怎么种,6步完成播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