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课为学习古典大师找到更方便的路径
当老师35年,不敢说践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也不曾忘记艺之大者在乎精神品格,绘事当合于大道是“形而上者”之“道”。艺道,岂是学生们短短四年里就可以成就的?领悟修为要一生时间。——于小冬 本文节选自于小冬老师的新书《于小冬讲油画》,以下是购买链接 本书关心的问题 这本书只谈自己学习油画的相关体会。我改行画油画,遇到更多的问题自然是技术上的。这本书的重点在技法的学习和实践上,是纯个人的认识体会。这本书的开始,我要总结自己学习古典大师油画技法的一些心得,以自己为个案具体落实向大师学习的教学为主,回顾自学油画的过程,对于学习油画者有具体的参考意义。在学大师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西方油画的技法源流,是自己宏观把握技法脉络的积累和努力。选择以课堂写生为主的肖像作品,还原在写生现场的作画心得,表述把握模特儿人格、性情和内心世界的个人体会,表达尊重真实、反对唯美的审美态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深度解析油画技术流程,重现完整详尽的作画步骤及相关的技法材料细节。在人体写生的步骤分析和作品范例当中,重点讨论油画制作中的“色层”“光学灰”“素描转换”等技法问题。(节选)以下关于本书部分内容节选 相关链接:《于小冬讲油画》第一章,第二章 (点击查看相关内容) 第三章临摹实例 学大师就是取上法,就是走正路,练真功。我国古代的传统绘画教学最重临摹,学习前人是入门的最佳手段和途径。我个人的经验也说明了临摹好画、学习前人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我的教学核心没有别的法宝,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学大师。临摹大师的同时配合光线色调与大师作品接近的写生练习,进步是最快的,能够使你的收获彻底消化,让最高标准融于你的血液中,如此训练,会使学画者“取法乎上”,出手很高的人落笔就有大师气象。这些年我临摹委拉斯凯兹,体会特别多,直接可以用到我的创作当中,所以我的技法很多就是从委拉斯凯兹来的。临摹是最好的、最方便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学得最直接,大师的营养可以长到你的肌体当中,所以我特别提倡临摹,主张多临摹,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每年我都要临摹大师的画。图1 第一节临摹《蒂亚戈·德·阿塞多》 临摹委拉斯凯兹,今天算起来已经五幅了。他是我最喜爱的大师,是我要学习的首选范本。17世纪的画家,从做地子到加工油画颜料,甚至油画笔都要自己制作。我主张在尊重油画制作程序的前提下,全部采用目前画材店能够买到的工具和材料。实现今天课堂教学操作的可能性,为学习古典大师找到方便的路径是意义重大的探索。图2 年,西班牙普拉多“从提香到哥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期间,我决心临一幅我最崇拜的委大师。首先,不准拍照!临摹更不行,再有,美术馆里射灯以外一片昏暗,即便让临也根本临不了。我想出的办法是这样的:在美术馆后街,找最近的旅馆,在房间里先对着色彩不准、细节缺失的画册画。画忘了再去美术馆看原作。回来默画,一天往返多次。路上美女绝不能看,怕冲淡那珍贵而短暂的记忆。这种特殊的默画办法坚持了一周,基本完成,也无法再画了。因为美术馆的射灯太暖,小旅馆的日光灯太冷,不知道原画的色彩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临得并不理想。这次“临摹”收获是很大的,笔意色层的技法学到很多。因为是默画的,因此记住了所有原画上的细节,想忘都忘不了。更大的意义是,成为我画室里的标尺和参照,我不断被它打败,这样是最好的!免得我忘了天高地厚(图一)。图3 西班牙宫廷里有很多这样的侏儒都是王子、国王的宠臣,就是拿来戏耍、取乐的形象,委拉斯凯兹画过好几幅。这件《蒂亚戈·德·阿塞多》(图2)画的是一个神态比较忧郁、爱读书,好像在西班牙宫廷里担任小职务的这样一个角色。所以他将其画得像一位绅士,虽然是有着残疾身体的小侏儒,可是脸部却像正常人的脸一样,特别是两只眼睛的刻画,如果他没有画那个高光点,像两个黑洞一样,画出了这个人内心的深邃和忧郁,这种情绪很抓人,他也是看到了画面外边,看着观众(图3)。可以对比教皇的目光,目光如炬,真是看着都吓人的感觉,和这个小侏儒眼神中那种忧伤完全不一样,所以委拉斯凯兹真是刻画灵魂的肖像画高手。眼睛和鼻子的局部、鼻梁的部分,能看到在几次不同的时间段里完成的提白,特别是第二次提白,干了之后再染进去,这个颜色就很接近最终的效果,他画得比较简洁,层次也没有那么多,色彩的变化也比较少,但是因为每次提白都会形成新的半透明的“光学灰”效果,这个半透明的色层会形成一个冷的倾向,这个冷的倾向不断地叠加会使得画面显得极为丰富,从局部能看到这种丰富性,因为罩染会形成“垢痕”,特别眼皮部分、眼窝里边,“垢痕”很清晰,非常美妙。翻开的大书画得真是精彩,用笔很酣畅,特别准确,笔笔有型,笔都落在造型的关键处,特别是书受光的几个亮面,书的体积,包括书页和书页之间的缝隙,刻画得很可信,用笔极为肯定、准确,受光部分的颜料很稠厚(C4)。我在塑造阶段使用白色的格里芬速干颜料,便于第二天渲染调整。图4 第三节临摹《菲利普四世》和《持扇女子》 我对委拉斯凯兹的作画程序感兴趣,同时对他的色彩修养也非常折服,但这幅小的《菲利普四世肖像》(图5)不是严格按照委拉斯凯兹时代的作画程序完成的,也不是按照原作的尺寸,原作接近于真人大小。原作是亚麻布油画,我临摹在一个作了丙烯地子的小木板上。虽然也注意高厚低薄、湿提干染、明遮暗透这些基本的操作规则,却是用一种接近直接画法的办法完成的,很接近原作的色调,特别是脸、衣服的微蓝,还有背景中冷味的灰这几种色彩,衬托出了一种绿味的有金属光泽般的头发。色彩的微妙关系体会到很多。图5还有一件是英国伦敦华莱士收藏馆收藏的委拉斯凯兹的经典作品,就是这幅拿扇子的西班牙女郎(图6)。在原作面前看了许久,真是太精彩了!从英国回来之后,按照原作大小和我的研究生一起临摹完成的。这幅画自己觉得很接近原作。手套和胸口露出的白色衣服的部分,他画得奔放,用笔非常洒脱,甚至是挥写的感觉,颜色很稠厚。他一定等稠厚的颜色彻底干透之后,表面再用冷颜色进行了一些罩染。手套也是这样,也是等完全干透以后进行罩染。手套、胸口白色的衣服都画得很稠厚,他用的颜色饱满、饱和,具有塑造的强度,因为他用的是很硬的猪鬃笔完成的,所以稠厚的颜料在笔毛之间形成的凹陷部分,等颜色完全干透以后,罩染就会形成垢痕。图6利用垢痕的最典型例子是伦勃朗,当然委拉斯凯兹也是很会用垢痕的,特别是画布料、衣服的最亮区域,但是脸上用的比较少,他不太愿意像伦勃朗那样去表现皮肤,但伦勃朗画自画像,很多都是苍老的脸,垢痕技法就非常有表现力,委拉斯凯兹一般用在画衣服,特别是白色衣服、白手套这部分,画得很通透,底层白颜色的塑造非常有力量。还可以注意白手套后边有一串念珠,念珠不是一个珠子一个珠子那样很认真地描摹对待。这是我喜爱委拉斯凯兹的原因,一方面他采用的是最典型的17世纪的技法;还有一方面,他是有绘画性和书写感的。这部分非常有魅力,就是他不像那些只求画细画真的古典写实画家,委拉斯凯兹不是画得细,他是很见笔的,也是因为这一点,他的绘画性可能是他最难学的部分,因为绘画性需要非常好的、很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笔触即潇洒又准确,近看洒脱,远看写实。念珠就这样完成,可能也提了几次白,但每一次的笔触就像书法,像王羲之的用笔一样,点一个点就有高山坠石的感觉。图7(图7)脸的局部中额头饱满坚硬,特别是两只眼睛的眼神很有意思,她向画面外看,也是看观众的。然后也有兜齿反颌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人和菲利普四世有没有亲戚关系,那嘴有一点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遗传——就是下嘴唇比较厚、有明显兜齿的感觉,眉毛浅,眼睛鼓,但是她很像西班牙人,也有一点儿像菲利普家族的人。这个人的身份我不太了解,不知道她是谁,好像也没有用她的真名命名这幅画,但是这张脸却是非常有特征的,与国王家族有相似的相貌特征,特别两只眼睛外凸的感觉,上下眼皮的眼睑都比较明显,眼睛很大,如果你注意的话,两只眼睛看的不是同一个方位,所以她的目光显得很散,就是这种散的感觉,也透露了被画人的心事、内心世界。图8(图8)眼睛的局部也提亮了几次,每一次提亮的笔触会越来越小,应该是第一遍提白面积最大,因为整个亮部都要提亮,后来随着不断罩染、不断提亮,区域一定是越来越缩小的,最后可能提的是高光的部分。当然提白罩染的技法,最开始就要把最亮的部分用高光画出来,但是随着几次罩染,就会变为下层,不断地变成提白的底层,所以层次就越发的丰富了,这样的效果与古典技法是有直接关系的。本文节选自于小冬老师的新书《于小冬讲油画》,以下是购买链接《于小冬讲油画》大8开页下期内容第三章临摹实例 第二节临摹《教皇英诺森十世》 第四节临摹《忏悔的抹大拉》 第四章材料工具 1.画室安排 2.绷画布和刮地子 3.底料 4.媒介的选择与制作 5.快干颜料、丙烯和普通颜料 6.画笔与画刀 7.洗笔器和油壶 8.擦笔纸和擦笔布 9.调色板与调色盘 10.超级链接 第五章人物肖像写生 第一节窥探天机 1.高厚低薄 2.明遮暗透 3.湿提干染 4.软虚硬实 第二节人像写生步骤实例 1.提白罩染 2.提色扫连 3.丙烯底油画 4.直接画法 第三节色彩问题 第四节“光学灰”应用 第五节个性滋养 第六节水粉和油画的区别 第七节素描是根基 第八节尊重真实 第九节反对唯美 第十节网友问答 1.做油画底 2.油画基本技法 3.关于色彩 4.关于光学灰 5.学习正宗传统油画 6.油画研究方向 这里有属于你的写生课: 往期精彩内容(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写生中如何准确把握色彩(点击查看) 精彩学习篇:王克举最新写生图景对照 于小冬写生示范《在委拉斯凯兹的风景里》 王克举桃花写生(附步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xt/11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可能很难想象达尔文孟德尔和遗传学的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