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了解这些杂草,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详尽的田间主要杂草高清图集。这份图集涵盖了野燕麦、播娘蒿、荠菜、藜等众多常见杂草,以及一些不常见的如龙葵、小果亚麻荠等。通过这份图集,您可以轻松掌握田间杂草的形态特征和识别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接下来,我们附上了常见杂草的详细图片,以便您更直观地了解和识别这些田间杂草。这些图片涵盖了野燕麦、播娘蒿、荠菜、藜等众多常见杂草,以及龙葵、小果亚麻荠等不常见杂草。通过这些图片,您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田间杂草的形态特征和识别技巧。

播娘蒿

这一年生草本植物,身高在20至80厘米之间,其茎或光滑无毛,或被覆叉状毛,以茎下部生叶的毛最多,向上则逐渐稀少。茎秆挺立,多分枝,下部常呈淡紫色。其叶片为3回羽状深裂,长度在2至2厘米之间,有时可达5厘米,末端裂片呈条形或长圆形,裂片长度在(2-)3至5厘米之间,有时可达0厘米,宽度则在0.8至.5厘米之间,有时可达2厘米。下部叶片带有叶柄,而上部叶片则无。

龙葵

这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高度可达30至20厘米。它的茎秆挺立,且多分枝。叶片以卵形或心型呈现,互生且边缘近全缘。每逢夏季,它便会绽放出白色的小花,4至0朵小花聚集成一簇,形成聚伞花序。而到了秋季,它还会结出球形浆果,成熟后变为黑紫色,既美观又可口。值得一提的是,龙葵的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因此必须经过煮熟后方可解毒,以确保安全食用。

马唐

这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马唐属,其高度可达80厘米。它的叶鞘长度短于节间,叶片呈现出线状披针形,基部则是圆形,边缘较厚并略带粗糙。茎部直立或斜生,下部的茎节会触地生根,从而蔓延成片,使得拔除变得相当困难。此外,它的叶片上还长有长毛。在6月至9月间,马唐会迎来它的花果期,届时,总状花序上会绽放出小穗,它们呈椭圆状披针形,短三角形,且无脉,而花药的长度则约为毫米。

稗子

这一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与稻子极为相似,常生长在稻田、沼泽、沟渠旁以及低洼荒地。其叶片毛涩,颜色较浅,与稻子一同竞争稻田中的养分,因此被视为稻田里的恶性杂草。然而,稗子也具有其价值,它不仅是马牛羊等牲畜的优质饲养原料,营养价值颇高,其根及幼苗还可入药,具有止血功效,主治创伤出血。

反枝苋

又称西风谷,属于苋科苋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可达20-80厘米,甚至有时能超过米。该植物的花期集中在7-8月,而果期则位于8-9月。

猪殃殃

这一茜草科拉拉藤属的植物,以其多枝、蔓生或攀缘状的草本形态,生长在海拔20-米的山坡、旷野、沟边、河滩、田中、林缘以及草地上。全球范围内,约有个种分布于潮湿林地、沼泽、河岸和海滨。这种植物不仅是夏熟旱作物田中的恶性杂草,更被用作具有降压、抗癌功效的中药材。

异型莎草

这一属于莎草目莎草科的草本植物,以其一年生的生长周期和夏秋季的花果期为特征。它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且子实众多,一旦成熟便会自行脱落。在春季,这种植物便开始出苗,成为低洼潮湿旱地中的恶性杂草,尤其在稻田或水边潮湿的地方更为常见。异型莎草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当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牛繁缕

这一石竹科植物,以其嫩茎叶为食用部分。在民间,人们常称其为鹅儿肠或鹅肠菜,足见其独特的食用价值。

香附子

这一被赋予众多俗名的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不仅以其广泛的分布和强大的生命力著称,更因对全球范围内作物的严重危害而声名远扬。其原产于印度,如今已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甚至在温带北纬45°以南的广大区域也能见到其身影。据报道,已有52种作物遭受其危害,涉及92个国家。因其天敌未被同时引入以及适宜的气候环境,香附子已成为全球十大害草之一,对中国大部分地区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野慈姑

这一别名为驴耳菜、大毛驴子、毛驴耳朵等的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实际上是慈姑的变种。相较于慈姑,其植株更为矮小,叶片则显得更为细小、轻薄。这种植物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虽然其本身并无明显的经济或观赏价值,但却常因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和空间而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tp/1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