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第十一章福州鼓山雪峰
第十一章福州鼓山雪峰山 一 在北京卖书的时候,有一个在襄阳的后生给我打过电话,说想 要加入兜兜文学社,自己印书自己卖书。我告诉他,没问题,只要是 热爱文学的人,都可以加入,也欢迎加入。写一份自愿加入兜兜 文学社的公开申明,发到网上,然后,自己印书自己卖书即可。兜兜文 学社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开放的、试验的民间团体。卖书和漫 游是一个能把读书、写作和行走在路上相结合的很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主要精力在诗歌、文学、电影、禅、灵性觉醒、素食、环保、公 益和慈善这些方向上。目前,卖书还赚不了钱,能勉强养活自己已 经很不错了,你自己看着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漫游、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只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城管太坏了,经常驱赶我们,伤害我们和打击 我们。这是中国在制度上的缺陷!有许多人说中国的城管制度就是一个大毒瘤,应该取消! 结果等我回到武汉,见了面才知道,他把书早就印出来了,而且 在武汉已经卖了几百本,他很高兴。他叫常众伟,是河南南阳人,著 有中短篇小说集《小城遗梦》、《中奖》,长篇小说《民工江湖》、《飘 在中国》和《白水河传》等。 我在家里休息了十来天,就带着常众伟去福州卖书了。 二 这是我第二次到福州卖书,第一次是在年的冬天,是和 孙学春一起来的,卖的书是随笔《明月清风是我家》。这次是和常众伟 一块来的,卖的书有《破颜微笑》、《万里无云》、《空灵之音》和《明 月清风是我家》。我们住在福州大学附近的一家旅店,两人间,房 租一天75块钱。福州卖书还是比较顺利的,如果没有出什么意外,一天 能卖二十几本。 休息时,我去爬了福州城东的鼓山。山上有一座著名的禅宗丛 林——鼓山涌泉寺,就是虚云大师当年出家的地方。我进了寺里,到 大殿拜佛、忏悔、祈祷和发愿之后,就到各处转。参观了钦赐的大 清龙藏、佛舍利和经版,这一切,都允许大众参观,只不过都在严 密的监视和管理之下。 参观完毕,我就到后山去寻找虚老当年住过的山洞去了。结果 爬了不少山路,只找到一个山洞——慈航洞。里面杂乱的很,看样子 已经好久没有人住了。也很简陋,不过却可以打坐、修行。我在里面 坐了一会儿,就又沿着山路往上走。一直走到山顶,转过另一个山坳, 到了一块山间的平台上。平台上有人凿的小石坑,就像小锅一样,这 是接雨水的。站在这个平台上眺望远方,可以看到大海和连绵起伏 的后山,一架连着一架,青色中透着黛绿,就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 只是,我感觉,这里的山没有终南山的那种雄壮、奇险和大气! 不过,虚老当年在这一带的山里前后一共竟住了七、八年时间。 据《虚云老和尚年谱》载: “……同治六年、七年、八年,三年均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 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 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 不与人言谈。 初一、二年,时见胜境,不以为异,一心关照及念佛,处深山大 泽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幕天席地, 万物皆备于我,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夫世人之患,为口体 耳,古人有所谓以一钵万钟者,我今并一钵而无之,无碍自在,因之 胸次洒然,体力日强,耳目聪明,步履如飞,自问亦不自知其所以然。 后一年,乃随心所欲,随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行行重行行, 不觉又一年矣。” 下午返回寺里,挂单住下。夜晚的鼓山涌泉寺,灯火初上,红红彤的灯 笼排排挂起,放佛回到了古时候,清净、安宁,美妙极了。我忍不住诗情涌动。 福州鼓山涌泉寺 午后,鼓山阳光温暖、明媚, 爬山道上,缆车缓缓, 游人如织,喊声不绝。 涌泉寺里,清洁安静, 烛火盏盏,香烟缭绕, 信众虔诚,顶礼膜拜。 晚课中,木鱼声声响, 引磬铃铛金鸣,梵音唱诵 缭绕大雄宝殿,黄昏悄然来…… 晚上,涌泉寺灯火通明, 盏盏红灯笼,宛若火龙, 盘绕飞舞楼殿亭阁间。 钟鼓声后,万籁俱静, 一切归入无声无相中…… .11.17夜于鼓山涌泉寺 三 关于虚老,他的详细事迹可以去参考《虚云老和尚年谱》。他 是参禅开悟的,56岁时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时,因护七人员倒开水 溅在他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大彻大悟。开悟后, 当即作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述偈曰: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后来,还写过一联,把修行悟道的事都说尽了,如下: 上联:两手把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散虚空,浑无色相; 下联:一棒将千古业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他给自己写得挽联是这样的: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他的自题像曰: 憨憨呆呆老冻脓,颠颠倒倒可怜生。 走遍天涯寻知己,未识若个是知音。 挑雪填井无休歇,龟毛做柱兴丛林。 耗费施主钱和米,空劳一生徒苦辛。 他一生肩挑五宗法脉,把禅宗延续了下来,如果没有他,中国 的佛教可能就完了。 四 我几乎每天都在五一广场东南边那段路上卖书。那段时间,我 正在读僧肇大师的《肇论》,其中的《物不迁论》让我感受颇深。 有一天下午,我看卖书,抬起头来,观看着车流和行人,突然一 下子非常清晰的认识到:车在动,人在行,花草树木在生长,太阳向 西移动……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一刻也不停,一切的人、事、物都 在迁流和变化。而我,每天也在变化,虽然天天坐在同一地点,但 每天每时每刻的心念和思维,心情和行动等等,都是不同的,都在 变化。前一刻,我在看书,已经过去了,下一刻还没有来,而眼下的此刻, 也转瞬即逝,刹那闪过。我突然对《金刚经》里的“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有了真实而深刻的体悟。 一切都在变化和迁流当中,这就是无常。然而这个变化和迁流 的本身却是不变的。正如僧肇大师在《物不迁论》里说的:“旋岚偃 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时间是一种记忆、想象和幻觉。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我们的记忆;未来,则存在于我们的想象里,是我们的想象和期待; 而现在,一说现在,也立马就过去了。真实的存在只在当下,这个当 下不是语言层面的当下,当下是超越语言和时间的,它在时间之外,属于永恒。 它是无念的。时间是我们起心动念的产物,是我们大脑分别意识的 产物,是二元世界的产物! 后来,大概过了一年多时间,我才真正参透时间,并且还把这 些都集中在了一起,写成了一段文字,在后面的章节里会看到的。 那段时间,我又把黑塞的心灵小说《悉达多》看了一遍,尤其 是里面关于开悟那几章,我仔细读了好多遍,差不多快背下来了。尽管没 什么钱,我还是忍不住买了好几本送给了朋友和买书的读者。这么 好的书,应该让更多的有缘人读到! 差点忘了,在福州,我还碰到一本好书,书名叫《梅里香 格品风水》,此书把中国的版图和风水大格局阐述的非常清楚, 各地的风水局也说的非常清楚。个人感觉,作者一定是位高人。 实际上,中国的版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风水造成的,只是历史 上有许多皇帝,心胸狭窄,出于自己的私心,而非为天下苍生 着想,破坏了许多非常好的风水局,比如六朝古都的金陵,比 如龙城太原等等,在风水上都被做了手脚。感兴趣的朋友,不 妨找来一阅。 五 有一天,我在新街口附近卖书,忽然碰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画家吴大可。见面之后,他请我吃了饭,领我去了他家,留我住了一晚, 聊了很多,感慨很深。几年前,他携妻带女离开北京南下,打工、画 画、学佛参访、住庙修行,一直很用功。如今已在福州市定居。在画 画上,他主攻大写意,已很有成绩。他也画唐卡,他画得西方三圣图 非常庄严漂亮。去年还举办了画展,义卖助学。他家里供着佛,还供 着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由他引荐,我见到了天宗法师, 没想到他当年在终南山闭关时就住在观音山南雅寺前面的小茅棚 里。法师穿着粪扫衣,在终南山苦修了三年。我见到他时,他在定光寺 挂单,邀我去过他的住处。他也在画画,不过只画莲花,清幽,脱俗, 一尘不染,透着一股世外的清净气,方外之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一斑。 我把自己的《万里无云》和《空灵之音》送给了他,他则送了我一幅 自己画的莲花。 有一天晚上,我在街头路灯光下卖书,遇到一个满脸通红、满 身酒气的中年男人,他边翻书边说,他是中国最早的书商,他编了 好多书,他编的书一年能赚几百万;他说他和文化部、宣传部和出 版局的官员都认识,都是朋友;他还说我这样卖书有什么用呢?既 无经济价值,有无政治利益,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我没怎么说话,只是希望他赶快离开我的书摊,别耽误别人买 书。对于这些人,在这里,我要说:就是这类文化商人和文化骗子, 制造了大量的文化垃圾,污染了文化市场。这类人,不是做中小学 教辅,就是找几个人编了一大堆有头没脑的垃圾书,什么心灵鸡汤、 养生文化、励志图书等等,还改编一些外国著作的版权,他们买一 本新翻译的销量比较好的图书,然后花个三、四千块钱,找个人改 头换面,修改一遍,再套个书号一出版,就俨然是另外一个译者的 译著了。市面上的许多非常烂的外国译著就是这样粗造烂制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本书,市面上会有好几种译本的原因。当然,其中, 绝对有一个版本是真正的译本。 这类文化骗子永远是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文化或 者说艺术,仅仅是他们捞钱的幌子和招牌!可悲的是,当今的中国, 文化事业的大部分是被这帮人占据了。这就是许许多多作者因为出 版一本书而被逼得走投无路、四处求人的原因所在了。这类人最该 唾弃! 一个小小的德国就有多家出版社,而如此庞大的中国,才 有几百家出版社。 中国的出版制度急需要开放。 六 福州卖书结束后,我一个人还去了一趟闽侯县雪峰山。常众伟 的书早就卖完了,他已经提前回武汉重新排版了,准备印《小城遗梦》的第二版。 雪峰山的雪峰寺是雪峰禅师的道场,雪峰禅师是百丈怀海禅师 的弟子,他是云门宗和法眼宗的祖师。 我之所以去是因为几年前在四祖寺结缘到一本《禅净路头修证集要》,编者是智光法师,他是 雪峰寺的首座,就住在雪峰寺的罗汉台。 我乘大巴车去了雪峰山,在罗汉台住了几天。当时,智光法师正在山顶上 建一个禅堂,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正在做装修工程,木工正在做大 门和禅凳。有一天夜里,我在似梦非梦之中,听到空中有声音曰:“须 陀洹,须陀洹。”醒后,感觉很是奇特!须陀洹,不就是初果罗汉吗? 他还要七次往返人间,不停修行,才能渐渐断尽见思烦恼,从而永 脱轮回,证得阿罗汉果位。 白天,有时我站在罗汉台顶,久久瞭望远方的青山。雪峰寺旁 边那一列列逶迤而来的山脉,感觉就像一条条巨龙,从远处奔腾、 飞跃而来,苍茫雄壮,旷达灵动,气势非凡。真不知道雪峰祖师当时 是怎么找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以我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大山的气势, 在更高的层次上决定了住在其中的人的气魄和格局。这也就不难理 解出自雪峰祖师门下的云门宗会有那种器宇轩昂的天子气象了。 夜里,台上四下无人,凉风嗖嗖,仰观夜空,星汉灿烂,寂寥空 旷,清净大美之感,油然而生。在城市里卖书,是没有机会独立面对 宇宙的,面对宇宙这种通透和敞开之感,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 一个人在终南山住山时的情形,有时,月光浩荡,银色世界,孤峰顶上, 我独自一人,临风而立,大衣随风飘飘……有诗曰: 终南明月夜,月光如水银。 清辉泄寰宇,白光透乾坤。 中有狂云客,月夜临孤峰。 静观如水月,只身迎清风。 而此时,我亦诗兴大发,随即吟诵道: 罗汉台顶星空耀, 清风拂面最悠然。 万千青山入禅韵, 半轮明月映香板。 两天后,我下山返回福州,在路上,又得诗一首: 悲华夏 雪峰松竹浓,闽江绿灵秀。 华夏天宝地,茫茫奔利人。 回到福州,退了房,便直奔火车站,返武汉。 .8于燕山香象园 附注: 行者诗人贾晋蜀游记随笔《云在青天水在瓶》,签名盖章版,包快递30元一本,有需要的朋友请和我联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gx/9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代帝国是如何克服空间距离进行统治的
- 下一篇文章: 10款森马超好看的小短裙20元一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