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美丽姑娘陆地上植物油之王
在中国西部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田间地头,时而会传来高亢而豁亮的乡土歌谣:“高高山上种胡麻,胡麻底下爬娃娃。”内蒙古高原面积广大而地形开阔,周边有明显陡坡,形同突起的舞台,故有“大地舞台”的美誉。在这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大地舞台上,连绵成片的亚麻(即胡麻)在充沛的阳光沐浴之下炫舞,成就了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年的七八月份,内蒙古高原的亚麻产区迎来了一年之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亚麻在阳光和雨露下成长,喜滋滋乐开了花,朵朵纯净而美丽。到八月底九月初,亚麻的圆荚逐渐转为褐色,亚麻籽收获的时候就到了。 亚麻籽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入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当地人现在还称之为“胡麻”。据史料记载,亚麻起源于中东、地中海沿岸,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致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油纤两用亚麻三种。亚麻籽作为食品和药物的使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年,古希腊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记载了亚麻籽的医药用途;神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查理曼大帝发现亚麻籽可以改善体质,还立法强制臣民种植和食用亚麻籽;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也提倡国民常吃亚麻籽来强健身体;德国诺贝尔奖得主阿尔伯特·施韦策通过实验证实了亚麻籽对糖尿病、癌症和抑郁症等疾病均有控制作用;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亚麻籽具有润燥、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眩晕、便秘等。亚麻籽被引入中国之后,就成为中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 然而,亚麻籽特殊功效的神秘面纱是近十多年来才逐渐被揭开的。甘肃会宁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普遍的营养不良让这里的学生身高较同龄人明显偏低。但自恢复高考以来,只有58万人口的会宁在短短30年间培养出博士多人、硕士多人、学士0多人。平均每个乡出了7位博士、30位硕士和位学士,会宁被誉为“西北高考状元县”。追古溯今,会宁历代人才辈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早已成为会宁县的名片。物产贫乏而人才辈出,很多人都不禁对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会宁现象”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专家及相关人士的 怀着对亚麻籽油深深的好奇,记者走访了内蒙古亚麻籽培育基地,专家的介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被誉为“陆地深海鱼油”的亚麻籽油。 栽培:自然生长符合有机标准亚麻作为油料作物的栽培在中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庄季裕《鸡肋编》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提取时就提到“诸油之中胡麻为上”。 亚麻适应高寒气候,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加之亚麻籽亩产量较低,生长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较少,所以普遍生长在高纬度的丘陵、高原、草原等地区。 内蒙古地处北纬40℃附近,平均海拔高于米,气候寒冷,光照充足,地域广阔,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优质的土壤以及天然的环境,为内蒙古地区亚麻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亚麻普遍生长在山地丘陵地带,依靠自然降水灌溉。高寒气候让亚麻生长免于虫害,形成无农药无化肥的自然生长方式,客观上成就了内蒙古亚麻籽绿色有机的好品质。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亚麻籽出口至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工艺:低温冷榨防止营养流失为了进一步了解亚麻籽油,记者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了解亚麻籽油的生产工艺。食用油一般有两种基本制作工艺——浸出法和压榨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优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但是在加工中油的营养成分会被部分破坏。而压榨法则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压榨法又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热榨法需要将原料炒熟,冷榨法则是在自然条件下直接加工。亚麻籽油中的α-亚麻酸,在油温60℃就开始氧化破坏,在70℃以上就丧失大部分活性营养物质。而传统压榨工艺及机器热榨温度大都在℃以上,浸出工艺温度更是高达℃以上。只有冷榨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亚麻籽天然营养成分。但是,由于采用冷榨法的设备投资大、市场小、出油率低、成本高,所以很少被商家采用。很多小作坊及农户采用传统土法压榨,先高温焙熟,再蒸胚压榨。在其预处理挤压膨化中,温度高达℃-℃。简单压榨无法去除原有的有害物质,且高温会使营养成分失去活性,导致α-亚麻酸消失或者变性为过氧化脂质等致癌物。多数企业用机器热榨脱色代替冷榨,温度也达℃以上,α-亚麻酸活性尽失,反倒不容易被人体代谢吸收。因此,我们在选择亚麻籽油产品的时候,尤其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cg/7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浩武亚美尼亚,这悲情的国度,这受难的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