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期里,由于战火不断英雄将领层出不穷,其中名垂青史的爱国英雄能人异士也不在少数。

大家应该对金庸先生并不陌生,因为他以些武侠小说而著名,在武侠世界里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丐帮“,整个帮派的人都是乞丐,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名门正派。

不过这只是虚幻的武侠世界,在现实社会中,乞丐这个职业并不被人尊重,可以说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最低的。

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出身贫苦,曾经还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但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却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他曾被载入正史,光绪帝御赐他黄马褂,死后数万老百姓为他送葬,哭声震天,这位了不起的乞丐就是武训。

武训出生于清末时期,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供他读书,年纪轻轻的他只能出去讨生活。十多岁时他来到一家大户人家打长工,尽职尽责,没想到这家主人却是一个无赖,欺负武训不识字,竟做假账敷衍他。最后他不仅没拿到一分钱,还被揍了一顿。

武训痛定思痛,他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被欺负,就是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萌生了兴办义学的想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于是他便开始出去乞讨,走遍了很多地方,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他同时做着好几份工作,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在街头卖艺。

他没有住的地方,又舍不得住旅店,晚上便睡在荒郊野岭。为了填饱肚子,他便去捡一些剩饭剩菜,把剩下的钱,全部存了起来。

经过了数十年的“乞讨”生活,年近半百的武训终于积累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是如果想办义学的话,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很难实现的。

于是,他便找到了一位名声在外的举人,这位举人一开始并不愿意见他,但是得知他想兴办义学时,流露出敬佩之情。在这位举人的帮助下,武训终于办起了第一所义学,取名叫崇贤义塾。

学校办起来后,武训又开始寻访社会上的名士举人来当老师。招收的学生都是贫困家中的孩子,免费教学,甚至还免费提供食宿。

即便是这样,很多农户家中事情繁忙,根本不想让孩子去读书,所以首届只招收到50名学生。但武训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专注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和老师尽职尽责。

在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受到他的感召,更加努力上进,私塾纯正的风气一时响彻乡里,很多学生纷纷慕名而来。之后他又创建了2所私塾,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

当初很多人都觉得武训的想法不切实际,他却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他并不是在闹着玩。

当地的百姓得知武训的壮举后,都非常感动,他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甚至还传到了北京的紫禁城。

光绪帝听闻此事后非常感动,于是便钦赐他一块“乐善好施”的匾额,还赏赐了一件黄马褂,这可是历朝历代乞丐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

武训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晚年因病逝世,大家遵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崇贤义塾东面的荒地之中。

在他出殡当天,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乡亲父老包括官员,大家纷纷来参加葬礼送他一程,当时人山人海十分壮观,甚至多达上万人,人们哭声一片,浩浩荡荡。

武训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在世上,影响着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一直激励着后辈去学习去努力,不负使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mazia.com/ymzcg/11774.html